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

左顯富


左顯富  1949/06/11

左顯富老師,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出生於雲南省盈江縣。在那個戰亂剛結束物資匱乏的時代,年輕人可以參加的休閒活動並不多,一般同學們大多選擇球類運動,而左老師卻鍾情於武術。他當時的想法是:「因為武術裡含有技擊的目的,而傳統印象中總還有中國人身體很孱弱的觀念,如果每個人都會武術,小者可以健身,大者可以為國效力。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,打起拳來虎虎生風,十分迷人。」此外,左老師也認為,武俠小說的情節對他也產生了些許催化的作用。

由於左老師就讀的國校校長本身就有練國術,因此在非正式習武的情況下,學了一些長拳和和踢腿的基本功。而真正意義上的練拳,則要到民國五十八年考上台大進了國術社之後,才正式學習國術。剛開始,台大國術社是由蘇昱彰老師指導,第二年才改聘衛笑堂老師來授課,左老師除了在國術社裡練習之外,更經常到植物園跟衛老師學拳。從此,左老師便開始了長達十多年、追隨衛笑堂老師的習武之路。

民國六十年,衛老師應聘前往台大國術社任教,授課第一天的訓話裡,就灌輸給學生一個練習國術的重要觀念:『技擊才是武術的本質和目的』!左老師深深的被衛老師的技擊精神所感動,從此便堅定的追隨衛老師習拳,直到衛老師去世。左老師在跟隨衛老師習拳的日子裡,不但學得了八步螳螂拳的所有拳套和兵器的精髓,更因為長年隨侍在老師身邊,得以聆聽老師講述過往習武的事蹟,並從中獲得了不少人生與武術上的體悟。衛笑堂老師由於晚年隻身在台獨居,生性簡樸,又乏人照料,所以營養不足、身體日漸衰老。民國七十三年二月底的一個星期四,左老師的一次探望竟成了與衛老師相見的最後一面,在二天之後,國寶級的一代八步螳螂拳宗師衛笑堂,便與世長辭了!

衛老師過世之後,左老師承繼了衛老師的志業,接下了台大和致理國術社的教學棒子。在民國八十一年六月,左老師更有感於衛老師生前對武術傳承的熱忱,放棄了在機械公司穩定的工作,於景美創立了『八步功夫學苑』,一肩挑起傳承八步螳螂拳的重責大任。並成立了『八步螳螂衛笑堂先生紀念會』,以緬懷衛老師的恩澤。左老師目前在『八步功夫學苑』專職教授拳術,傳授內容除了習自衛老師的八步螳螂拳和衛式太極拳(經衛老師修改後的吳式太極拳)之外,亦教授由前太極拳協會理事長王延年老師傳授的金丹派左家氣功。

八步螳螂拳從姜化龍、王宗慶、陳德善等三位老師初創以來,經過衛笑堂老師將它帶來台灣傳授,到左顯富老師獨自創辦『八步功夫學苑』,這門功夫一直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中傳承與發展,尤其是在沒有任何機構團體施予援助之下,獨立支撐一家武館,還能令它持續運作十多年,並在台灣武術界受到普遍的敬重,這都是左老師靠著驚人的意志力和對武術的執著,才能經營出今天的局面。左老師表示:「三十多年的習拳、教拳生涯,從興趣轉到職業來,壓力自然會比較大些。但是和別人比較起來,自己的學生在武術上和做人處世上的認知,是堪以告慰的。」左老師授拳極重視方法和觀念的正確性,他認為武術訓練的目的在於健身、武藝之美、技擊和入道等四者的追尋。因此,在傳授武藝的同時,他也對學生日常生活的應對進退非常注重。他有時會在武館裡和學生泡茶、聽古典音樂,聊些武術和生活上的觀念,讓他的學生不但習得一身功夫,更擁有和諧平衡的健康心理。

左老師本來在一家機械公司服務,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,投入全職的武術教學後,雖然經濟上較為拮据,但是心靈上的拓展卻是無法言喻的。左老師表示:「目前大陸上已經沒有八步螳螂拳的傳承了,第一代的傳人馮環義師爺是位道士,把八步螳螂拳全部傳給衛笑堂老師以後,認為責任已了、便潛心修道去了。衛老師在大陸雖然教過一些學生,但是時間很短,沒有真正深入的學習;而目前在台灣,除了八步功夫學苑之外,也沒有純粹以傳授八步螳螂拳為主的武術團體。所以八步功夫學苑就肩負了延續這一命脈的重責大任,把八步螳螂拳有系統的教授給有心學習的國內外學生,而自已也因為能傳承一份中華文化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,倍感欣慰。從另外一方面來看,若能發揮宣傳的效果、讓武術教學得到更多人的認同,也未嘗未不是成就了一份好的志業。雖然以前上班時經濟上較充裕,但是現在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。面對機械和面對人,是完全不同的感受。」

儘管衛老師生前一再對左老師提及:「家有抓把糧,不幹這一行!」但是畢竟左老師創辦八步功夫學苑,走上傳承八步螳螂拳的路,已經十多年了,學生早已多不勝數,至今仍舊堅持傳授正統武術,不搞噱頭花招、不附庸名利、決不淪為「賣拳」的金錢附庸。這樣謹守武術德範、孜孜不倦為武術傳承全心耕耘的武術家,足堪有志者典範。期望左老師為國術傳承所做的無私奉獻,能引發更多喜愛傳統武術、有心傳承和發揚國術者的迴響與支持,讓中國傳統武術能再現光華!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