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

衛式太極拳單招練習法及應用


文:左顯富
 
一、源起
 
太極拳源自道家,傳至陳家有剛柔發勁;再傳楊露禪變綿柔是為楊家;三傳吳、郝、孫等氏亦各自立派.僅約略改變架勢,拳經拳譜大致相同。吳氏太極拳始自全佑學自楊露禪,傳子吳鑑泉,受聘精武體育會,並設鑑泉太極拳社於上海。先師衛笑堂先生在二十六歲時應山東旅滬同鄉會之請,於上海法租界教授「八步螳螂拳」,久聞吳鑑泉先生大名,於是衛師前去拜訪,互相交換習武心得,並向鑑泉先生學得吳家太極拳。師父講故事的時侯,我總是殷切的間:「你們有沒有動手過招,有沒比較一下。」衛老師回答說:「練武的人,遇到明家怎會不比,大家以武會友,人家吳老師功夫好得很。」衛老師晚年一直尊稱吳鑑泉為老師。
 
衛老師在台北市南海路的植物園教授「八步螳螂拳」,間或也教「吳家太極拳」。大概是一九八九年,那時衛師已經七十八歲了,有一天,有一個人經過看見衛老師在打太極拳,就上前問道:「你打太極拳!?講不講推手?」衛老師回答說:「練太極拳怎能不推手。」於是來人橫掤右手於胸前要與衛老師擖手,方搭手,對方即以單按直取中宮,意欲將衛老師推倒,衛老師微坐腰跨,右手將敵人之勁引進落空於右側,左腳趁勢上步於敵人右腳後,左手自敵右臂上方以小臂橫掤臚H胸部。正是一招「野馬分鬚」。來者亦非弱者,急出左手招架。於是衛老師變左掤手為左採手摯敵左腕,右手扣敵左肘關竅,同左擰腰坐胯向左後捋手,來人立即跌倒在地。來人起立再較,衛老師依舊以「野馬分鬚」制敵,如是三次。來人再應左招手急退右步,衛老師順起腳踢來人下檔,來人說:「練太極推手豈可踼腳。」衛老師教訓他說:「太極拳怎麼不講踼,你看拳套中有分腳、踢腳、蹬腳、二起腳、擺蓮腳,就莫是退步跨虎亦含踢敵人之腳。」衛師教拳皆以應用為重,出書時特名之曰《實用螳螂拳》。衛師七十五歲教拳與人過手較量常令人掛彩見紅,就是教導學生亦不輕饒。七十五歲以後方以手法感化,使人跌而不傷。
 
因衛師偏重於技擊觀念,所以亦將吳家老架稍做刪改,套路尚保留一0八勢,參照吳鑑泉先生遺著大照,架式大體相同,但為別於吳家太極之後傳者之新架,故更名為「衛式太極拳」。
 
二 、說明
 
拳諺云:「功夫出於單招(或單操;單獨操練),不出於拳套。」真是習武者之不二法門。因為同一勢子在不斷反覆練習下;容易檢查姿勢,糾正錯誤,感覺鬆沉。表現勁的蓄發,達到勢子要求的標準,給套路打好基礎,在套路練習時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。
 
我將衛式太極拳一0八勢,拆解下來編成約三十個單招練習。事實上單招應該是一招一勢的,可是有些招式是上下連串的。如果硬要拆開分成單招式子來練,就會生硬脫節,失去太極拳要求在練習時強調的「一舉動周身但要輕靈,尤須貫串」的要求。所以在單招練習裡就編有兩個或三個勢子連接在一組的練習法;個別也附有漸加練習法;也會有數個勢子結合練習的。
 
三、練習的方法
 
() 盤架子
 
單招的練習.首重式子的了解及表達,式子就是在武術鍛鍊中統計整合出來的八個式子,在八多螳螂拳中就叫「八式」,也就是套路招式構成的基礎,正統依傳承練習武藝的次第,就應該先站八式的樁功。拳諺說得好:「練功先站樁」,俱備了八種架式的樁功,在練習單招時,就容易掌握架勢的要求了。因為一個勢子是由一個或數個式子接連串成的,所以單招的練習又叫「盤架子」。「盤」就是對心愛的物件長時間去撫摩把玩鑑賞的意思。例如在套路中的「摟膝拗步」,在單招練習時,其中就包含了「虛式、坐盤式、虎頭式、登山式」的組成。
 
在練單招時只需慢慢的擺好架子,包含手勢的變化,各部肢體的姿勢,角度要求逐一審視,經過多次的練習逐漸熟練而清楚定型,再漸漸連動,悉心體會在架勢轉變中重心的沉落穩重,虛實的區別轉換,步子的支撐及定位。
 
()連接
 
在勢子與勢子之間的變動轉換,須有圓活連接,所所謂「一氣串成」是也。其線條軌跡表現都由弧形與螺旋翻轉表現,不可直來直往,產生僵直生硬呆滯的線條,不順遂的動作影響了勢子表現完整。
 
()檢視與修正
 
在盤架子練習時,最好有鏡子,可反照動作,從而檢視勢子的正確性。師父強調的重點,肢體部位的要求,招勢造型有無牽強不平衡。除了外形的標準外,內在的感覺亦可表現在動作上,例如:太極拳要求鬆柔;有很多朋友將招勢放慢來表現,以為那就是太極拳,那是不正確的。除了肢體外,心神的收斂寧靜,才能使得肌肉放鬆,組織鬆透氣血暢通。例如手勢的上提和左右「雲手」時的側掌擺動,腕部都會鬆垂,因為擺動而上下左右微屈曲,如果看到手腕直直的,掌背肌腱弸緊,就顯示動作僵滯沒有放鬆了。
 
在個別的單招中,除了名稱架式外,也說明提示了重點,希望能夠給予學練時有所積極性的幫肋,能夠增進勢子的正確性,縮短學練太極拳的時間。
 
拳經拳論應熟讀了解。亦是用來檢驗單招是否符合要求、具備所有條件。除了由師父糾正招勢外,我們也可依賴鏡子來自我檢查動作的正誤,因著方便檢視,我們將招勢的練習方法大致分成三種:1.定步2.移步3.進步。在招式的速度上分為1.慢()2.中速3. 快速。勢子的高低分為1.低架子2.中架子3.高架子。因不同的需要互相結合練習。作為比對,去作印證其產生不同的效用的地方,總之其目的在使得練習時爭取學得清楚練得標準。
 
()練習模式
 
練習單招由一個起勢、一個練習的招式,和一個轉身加收勢(合太極)所組成的。所有單招練習起勢和收勢都是相同的,重點的就是招勢不同,而轉身是在須要轉身時用的,不同的招勢有不同的轉身方法,但是有些單招會有幾種不同的方法,但是不論如何轉只要動作順遂即可,令轉身後能順暢的接續練習即可。
 
初練單招的時候:只有學習一個或一組勢子,就要一直練習反複數趟(一往一返謂一趟)直至須要休息或停止才做收勢。如用公式表現即成:
 
起勢+單招(一個招勢或一組)+轉身+單招(一個招勢或一組)+收勢
 
如果學到兩個以上的招勢時,而前面的招勢又已熟練,那麼在起勢後就須要考量練習的次數了。如果體能好,即可在數趟練習後更換其他招勢練,不須每一招勢都做收勢。
 
影片可參考:
 
在分別練習多個相連的招勢後,亦可作接續較長的段落練習,使得在全部練習完畢各招勢後,就能結合前面的練習成果,輕易的連接串成起來。當各段落接練完畢,就形成套路了。
 
當然套路練習有不同的練法與效用,基於篇幅題目,在這裡就不作研討了。
 
()名詞記憶
 
在太極拳的練習裡名詞記憶也是很重要的,除了方便教授學習以外,也是另類的中國文化藝術,尤其來自外國的朋友,更應該在每一單招練習時重複記誦,在不費力的情況下就可記憶了。
 
()參照技擊應用
 
單招的應用可以幫助修正招勢的正確性,例如:野馬分鬃,因著用法的要求,可知前手的利用纏絲引化,擰腰上步的靠擊。扣腿了解向斜方出腳的意義。
 
四、綜論
 
說到太極拳的練法各門各派均有偏重各俱特色,我在這裡提供我學拳與教拳得來的一些經驗公諸同好。尤其是在應用上,太極拳的應用更是變化萬千,尤其是要達到所謂:「不化自化走自走,渾身是手手非手」的程度。在這裡我舉例出來的應用法,也只是其中一部份,其他的還依賴各位明人方家共同挖掘探究整理。另外在這套拳內沒四隅採挒肘靠專門的表現,但就太極拳的精義來說也包含在其中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