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

練拳雜記─入門篇


曾啟莊老師作
本文經曾老師同意轉載
 
前言
練拳至今已有相當時日,從少不更事到白髮漸長,對國術之愛好始終不移。但由於資質愚鈍、生活顛沛流離,雖對國術心所嚮往,卻常感力有所不逮,屢徘徊在門外而感嘆,是無悔卻有憾!吾學藝不精,常感疑惑,實不願發表,而俗語卻道「不以人廢言」,似是鼓勵而不以為仵。茲將多年來雜感書之如下,以供初學者參考,以就教高明者指正,是所至盼。
1.身子僵硬、精神萎靡,是練功夫之大患。晨起運動,先做五分鐘之慢跑或甩手,再做十五分鐘之關節操或柔身術,如此該可進入狀況了。如若精神不佳,再慢打拳套一趟,倘且依然萎靡不振,今日也就不用再練了。勉強從事,終無大益,倘若養成因循苟且習慣,更是大壞。
2.講究時辰練拳,可謂高明。但今日社會環境很難允許如此,若能靜下心來,何時何處不可運動?況且人生多變化,能入境隨俗、隨遇而安,成功的機會也就會比較大些。
3.居安思危,屯糧防飢,國術之自衛防身絕對有其必要性。君不見核能之偉大,可和平濟世如發電醫療;可殺傷破壞如戰場使用。國術之道理亦相同,他是一種「能力」培養與發揮的功夫,用之於正途,可以強身、強種,免於不合理的外來傷害,有助於家庭、事業之成功;若用於惡道,不用為師太過耽心,今日之法律即足以制裁。何況天道不容,若有惡行,終難逃於天地之間。
4.國術門派眾多,如何取捨是個問題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入學校的國術社,就近學習,應該是最有效率的。如若效果不佳,當思原因何在,再求權變。大專生是知識份子,如練傻拳或傻練拳,都是有愧「知識份子」之名。明師難求,但要冥頑不靈之學子有所成就更難!
5.時代在變,國術亦有所變有所不變。吾私下以為:
A 先求健身、強身,以為一切功夫之基礎。
B 次求簡單實用之套路,以培養興趣及奠下基本功夫。
再勤學優秀之拳術、兵器,以收訓練、鍛鍊之功,既可登堂入室、又可活潑血氣,陪伴終身而不倦。
D 最後當興趣、資質、環境、機緣等一一俱備時,再下定決心、持之以恆,必往高深武功探求而不悔,以身擔文化傳承為終生己任!
6.國術社員常自視為「老弱殘兵」,先天不足倘是事實,就不必再懊惱了。如何轉弱為強、轉衰為健才是重要。自古成名之武將、宗師,很多是先天體質不佳,正因為如此激勵自己,發奮圖強,終於勝常人一籌。若是體格健壯、天賦異稟,果能不驕不縱、吃苦勤練,其成就恐非常人所能望其項背,非僅功夫一項,其他之科目亦必有可觀之處。只是「人才何求」?以其沈迷於享樂,耐不住枯燥,不屑拳術,不願吃苦而自動求去或不願接觸也!由此觀之,天賦優異者,未必是福。
7.運動傷害應極力避免,其形成原因有幾個因素:
體質本來衰弱多病─中醫謂正氣不足,邪氣易侵,即使是簡單之動作,也容易扭傷、折腰等等,此種病因非從基本之健身、強身著手不可。
B 事前熱身運動不足─氣血未暢、筋骨未開就貿然出招,打拳本來就是較平時激烈之運動,怎能不注意熱身柔身。或謂若是對敵,豈有閒暇熱身?初學者本不該輕易對敵,等到功夫練成,全身鬆暢,晨起盥洗,更衣完畢,即已俱備矣!
C 招式之練法、使用不正確─或過了頭之勁道、或翻筋背骨之用招、或全身協調不夠、或猛打瞎練超過了負荷、甚至私下過招對練等等。這些有賴學生之用心揣摩、研究,及老師之仔細觀察、糾正即可預防。
8.初學者不可好鬥逞強,若是不幸傷害已造成,當儘早就醫求治。明師難求,醫術亦然,幸與不幸,多少得靠運氣。生死有時都由不得己,何況受傷醫治!「盡人事,聽天命」,以達觀看人生,萬事皆然。為拳師者若能精通醫術最好,只是術業有專攻,絕不可勉強為之。若是誤了人、誤了己,將何以面對良心?
9.惰性與情關為練拳常見之難關,初學者尤其克服不了惰性。耐心地學習可以培養出興趣來,有了興趣就能繼續地練下去,學習與興趣兩者相輔相成,自然就容易克服了這一關。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「初學者的耐心與決心」最是關鍵!
10.國術生命至少應如同肉體生命一樣的長久,要生命快樂健康,也就是練功夫必須快樂健康,所以有損健康的東西不可練,吃了許多苦之後還不能有喜悅心得的不必練。功夫離不開身體,身體離不開生死大關,習武而入道者,司空見慣矣!
11. 武與道,似可合、似又不同。孔子不語怪力亂神,以其無益於「人間事」,國術基本上是儒家的產物,若想更進一步地發揮,必仰賴自身的體能與智能,而體能與智能的鍛鍊,正是國術精華之所在。
12. 初學者又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入門,即以健身術而言,有八段錦、易筋經、羅漢功、太極拳、外丹功、氣功、坐禪以及各門各派的獨特功法等,不勝枚舉。別說是初學者,即使是絕大多數的成年人,亦很難判斷取捨,此時除了靠運氣、緣份之外,不妨多聽有經驗之前輩的意見。大體上「平凡紮實的傳統功夫,才是比較安全而長久可靠的東西」,新奇不是不好,只是有待長時間去考驗矣。
13.  團練時同道好友眾多,大家一個場子哼哼哈哈好不熱鬧,在口令下動作整齊、偷懶不得。有時左顧右盼,再生疏的拳套都可以複習起來,在高昂的氣氛下精神抖擻,收效宏大。獨練時比較能心平氣和,卻必須先克服寂寞和惰性,找出自己平時的缺失思索改正,面對著只有自己的要求,量的控制(練多久)、質的突破(有沒有進步),在心中清清楚楚。這是一種修煉的功夫,更是人生邁向成熟中不可缺乏的一種過程。
14. 「教學相長」、「溫故知新」,人人口誦成章,果能知其真意?一套拳若非經過二、三次不同時期之錘煉過,很難知其拳性、得其真髓。「練拳、練拳、我練練拳」,如此這般,不知經過了多少歲月,忽然覺得好像變成了「練我、練我、拳練練我」,此時一悟,又是一番境界了。
15.吾初練功夫,為之著迷,認為是天下最好的東西,見他人不懂國術、不練國術,反視之為奇怪,甚至鄙視。心想:「這些人怎麼不曉得去練功夫,笨啊!」及長成婚,欲教內子一些基本功法,竟苦笑曰:「沒興趣。」好東西想要與好朋友(妻子)分享,竟說沒興趣?始知鐘鼎山林,各有天性,不可強也。雖說親如父子母女,也無法共享練拳之快樂。難怪國術社員、師兄弟妹,情同手足而勝於手足,此種累積之感情收穫,豈是當初進入社團所能料到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